全球汽貿網資訊,本田(Honda)和日產(Nissan)正聯手書寫日本汽車工業的新篇章。他們計劃在2026年前完成合并,打造一個全球第三大的汽車巨頭,這不僅是日系車企的重大轉型,更是面對全球電動車競賽的一次大膽冒險。
(圖片來源:汽車新聞)
新巨頭誕生:全球市場即將洗牌
這次合并將使本田和日產組成一個年銷量超過720萬輛的新集團。如果三菱汽車(Mitsubishi Motors)加入,這個數字將躍升至800萬輛,坐穩全球第三的位置,僅次于豐田(Toyota)和大眾(Volkswagen)。計劃顯示,2025年6月前完成談判,2026年8月成立控股公司,兩家公司將同時退市,進入控股公司旗下運營。
控股公司成立后,本田將牢牢握住方向盤。多數董事會席位和公司總裁將由本田提名,進一步鞏固其主導地位。合并后的新實體預計年收入可達30萬億日元(約1820億美元),運營利潤突破3萬億日元(約192億美元)。
日系車企的絕地反擊
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狂風驟雨中,這次合并更像是一場自救行動。日產近年來一直在泥潭中掙扎。中國和美國市場銷量滑坡,讓日產不得不在全球裁員9,000人,并削減20%的生產能力。而本田,盡管靠摩托車和混動車業務維持了一些穩定,但也因中國市場的疲軟拖累了整體表現。
本田總裁三部敏宏(Toshihiro Mibe)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:“這不是一次援助,而是一場平等的合作。日產必須先穩定自己,再談攜手前行?!?/p>
各方反應不一
前日產CEO卡洛斯·戈恩(Carlos Ghosn)曾是是日產的關鍵人物之一,被譽為將日產從破產邊緣拯救出來的“管理奇才”。1999年,他被雷諾派往日產,擔任首席運營官,幫助日產實施大規模重組,包括削減成本、關閉虧損工廠以及推出更具競爭力的車型,從而成功扭轉了公司的命運。然而,他在2018年因財務不當指控被捕并遭日產解雇,此后逃往黎巴嫩成為國際通緝犯。
自2018年因驚人的逮捕和財務不當指控被免職以來,他依然關注日產的命運。在日產宣布與本田(Honda)展開合并談判之際,戈恩在黎巴嫩通過在線視頻卻直言不諱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。
他直言,與本田的合并在工業邏輯上“沒有意義”?!?strong>兩家公司在強項上重疊,在弱項上也重疊,”戈恩說,“到處都是重復。對我來說,這在行業里行不通?!?/p>
他進一步指出,本田在資本合作上毫無經驗,而日產的管理層也缺乏自我修復的能力?!八麄冊谀撤N程度上是在驚慌失措地‘投降’,對本田說‘請幫幫我們’,”戈恩說道,“但本田是日產的‘宿敵’,而且本田在聯盟或合并方面毫無經驗,我很懷疑這能如何運作?!彼€再次補充:“本田與日產并非互補型企業,我不認為這次合作會成功?!?/p>
與此同時,日產最大股東雷諾(Renault)則表示,愿與日產討論各種可能的合作方案。
此前,富士康(Foxconn)曾向日產發出收購提議,但遭到拒絕。據消息人士透露,富士康已暫停相關計劃,但仍在尋求電動車代工制造的業務拓展機會。
日產首席執行官內田誠(Makoto Uchida)否認了富士康的接洽是促成本田-日產合并談判的原因。他表示,日產與雷諾的合作仍將以“項目為基礎”進行,而三部敏宏則稱本田不會因此改變與通用汽車(General Motors)的關系。
市場普遍看好這一消息。消息公布后,本田股價上漲3.8%,日產漲幅1.6%,三菱汽車股價更是上漲5.3%。分析人士認為,這次合并可能重塑日本汽車行業格局,但未來仍需解決文化差異、管理整合及市場定位等難題。
規模效應vs文化挑戰
此次合并不僅是規模上的壯大,更是在技術研發、電動車平臺和生產優化上的一次資源整合。兩家公司計劃共享研發費用,加速電動車和軟件技術的發展。這意味著,本田在混動技術的優勢,和日產在皮卡領域的經驗,可能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。
然而,挑戰同樣不可忽視。兩家公司在文化、管理和市場布局上的差異是一道難題。正如分析師Stephanie Brinley所說:“紙面上看,這次合并前景光明,但執行才是考驗的開始?!比绾螀f調內部競爭、解決高端品牌(謳歌和英菲尼迪)的定位問題,以及重振在中國市場的表現,都將成為成敗的關鍵。
賭一把未來,贏一場未知
在電動車革命的浪潮中,這次合并無疑是日本車企的一次豪賭。它象征著對傳統的突破,也是對未來的不懈追求。但無論結果如何,本田和日產已用行動表明:在巨變面前,他們選擇了向前邁進。最終,這場“大冒險”是成為經典案例,還是又一頁教訓錄,時間將給出答案。
(編譯:全球汽貿網 Yang)